乾
乾,元,亨,利,贞。
乾象征着天,乾即健,刚健。天是乾的外在形体,健是乾的内在精神。
乾之四德:元,亨,利,贞。《子夏传》云:“元,始也。亨,通也。利,和也。贞,正也。”
圣人亦当法此卦而行善道,以长万物,物得生存而为 “元” 也。又当以嘉美之事,会合万物,令使开通而为 “亨” 也。又当以义协和万物,使物各得其理而为 “利” 也。又当以贞固干事,使物各得其正而为 “贞” 也。
初九,潜龙勿用。
第一爻称为 “初”,阳爻称为 “九”。初九位于乾卦的最下方,上面被五个阳爻所压,所以应当潜伏等待时机,不宜轻举妄动。卦的一、二爻象征地,三、四爻象征人,五、六爻象征天。初九在地的下方,深渊之中,所以称 “潜龙”。
二九,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阳爻位于第二位,所以称 “九二”。不再潜伏,所以称 “见龙”。“见” 读 xiàn,意为出现。离开深渊来到地上,所以说 “在田”。“利见大人” 有两种不同的解释:一是利于拜访大人,二是利于出现大人。如果按第一种理解,九二和九五的爻辞中都出现了 “利见大人”,九二和九五相应,九二居中,九五居中得正,所以九五的应理解为为 “利见 (xiàn) 大人”,而九二的理解为 “利见 (jiàn) 大人”,即利于拜访九五的大人。第二种理解,九二居中虽然不像九五那样居于君位,但仍有君之德,所以称 “大人”,龙出现在田间就好像大人在长期隐居后刚刚出现。
注:卦的上三爻和下三爻分别构成两卦,上面的称为外卦(上卦),下面的称为内卦(下卦)。二、五分别位于上下两卦的中间位置,称为中位。一、三、五是阳位,二、四、六是阴位。阳爻位于阳位,阴爻位于阴位称为当位,反之称为不当位。内卦的一、二、三分别与外卦的四、五、六的位置相对应,称为相应。相应的爻辞往往会有些联系,比如乾卦中的九二和九五就是一个例子。
九三,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
阳爻得位,所以称 “君子”。第三爻位于下卦最上方,而紧邻在上卦下方,是下卦之极,上卦之下。也是下卦结束,上卦即将开始的位置。九三不居中,夹在两个阳爻之间,有 “重刚之险”。阳爻刚健又在阳爻之间所以说 “重刚”。往上看,九三在下卦最高处,但又不在五、六的天位,不可安然享受尊位;往下看,九三在内卦中但又不在一、二的地位,不能安宁居于低位。“纯修下道,则居上之德废;纯修上道,则处下之礼旷。” 向上和向下难以兼得,所以 “终日乾乾”,终日健健自强,未有止息,到了傍晚仍像处于危险一样忧惧,这样才能 “无咎”,没有过错。
《易经》中表示吉凶的六个字:吉、吝、厉、悔、咎、凶。
吉:吉祥、吉利;
吝:艰难、羞辱;
厉:危险,但吉凶未定;
悔:后悔、忧虑,有烦恼;
咎:过错、灾患,要承担责任;
凶:祸殃,凶险;
九四,或跃在渊,无咎。
或腾跃起飞,或进入深渊。一、四相应,所以可能进入深渊。第四爻离开了下卦之极,处于上卦下方,这是变革之时。上不在天,下不在地,中也不在人(三、四虽都为人道,但人近于下,不近于上),居无定所,进退无常,有所迟疑。变化之时,审时度势,不可冒进。
九五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
九五既居中又得正,处至尊之位。大人出现就像龙飞于天。有龙一样的美德居于天位,大人道路就能亨通。既要有德,又要有位。
上九,亢龙有悔。
第六爻位于最上方,所以称 “上”。亢,高。上九处于最高之位,所以称为 “亢龙”。地位太高,物极必反,但因为是阳之极所以只是有悔恨,而不至于凶。
用九,见群龙无首,吉。
六爻都为九,有天之德。群龙会聚而没有首领,吉利。六爻代表六个不同的阶段,在不同的阶段要有对应的做法,不可专用一种,所以说 “见群龙无首,吉”。